刘秉忠
刘秉忠(1216年-1274年),邢州(今河北省邢台市)人 。元代政治家、文学家。初名侃,字仲晦,号藏春散人,
因信佛教改名子聪,任官后而名秉忠。曾祖于金朝时在邢州任职,因此移居邢州。刘秉忠是一位很具特色的人物,
在元初政坛,他对一代政治体制、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。同时,他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。
刘秉忠逝世后,元世祖赠太傅,封赵国公,谥文贞。元成宗时,赠太师,谥文正。元仁宗时,又进封常山王。
刘秉忠受命后以天下为己任,凡国家大小事务,都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深得皇帝宠信。所推荐和提拔的人,
后都为名臣。
刘秉忠是元朝国都元大都的规划设计者,奠定了北京市最初的城市雏形。 至元三年,刘秉忠又受命在原燕京
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。新城规模宏伟,工程浩大,在刘秉忠和张柔、段桢等主持下,进展很快。
至元六年,订立朝仪。至元八年,刘秉忠建议忽必烈,取《易经》"大哉乾元"之意,将蒙古更名为"大元",忽
必烈采纳了,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。 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。至元十一年正月,大
都宫阙建成。 刘秉忠还为皇帝制定官制,朝见皇帝礼节、百官的服饰及俸禄等。
至元十一年八月,刘秉忠忽然无病而卒,年五十九岁。元世祖闻耗惊悼,对群臣说:"秉忠为朕尽忠三十余年,
小心谨慎,不避艰险,言无隐情,其学问之深,惟朕知之。"下令出内府钱将其安葬于大都。至元十二年,赠太傅,
封赵国公,谥文贞。元成宗时,赠太师,谥文正。元仁宗时,又进封常山王。在有元一代,汉人位封三公者,仅仅
刘秉忠一人而已。